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隐患排查治理到底怎么做?发表时间:2025-01-12 13:01 隐患排查治理到底怎么做? 什么是隐患?什么是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应急〔2019〕78号)中对隐患的定义是:“对安全风险所采取的管控措施存在缺陷或缺失时就形成事故隐患”,即风险点的管控措施缺失或出现了缺陷,则形成了隐患,风险度相应会提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的严重程度分值均会升高)。如果隐患不能及时得以治理,则很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隐患得以治理,则风险度会随之降低。简单来讲,就是安全风险没有控制好,就会形成安全隐患。出现了安全隐患意味着安全风险变大。隐患排查治理是指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和措施,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并对发现的隐患进行及时整改和治理的过程。隐患一般分为重大事故隐患和一般事故隐患。目前,各行各业及一些企业均出台了各自领域内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基本可以对照排查。 如何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排查形式:日常性排查、综合性排查、季节性排查、专项排查等等。排查频次: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要求,分析出隐患排查重点部位和一般部位,合理确认排查频次。主要工作流程:1.明确目标。事故隐患排查开展之前要确认好本次排查目标,是排查设备设施、还是消防还是其他,是排查重点区域还是全部,要带着目的去排查。2.组织人员。按照目标,组织合适的人员参加排查。3.制定排查表。结合安全风险分级情况,编制事故隐患排查表。4.监督检查。可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5.落实整改责任。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要按照“五定”原则落实到位,重大事故隐患要编制专项整改方案,必要时,要邀请专家评审。6.跟踪、验收。跟踪事故隐患治理进度,确定隐患整改的效果,形成记录。7.隐患统计分析。预测事故隐患发生的趋势,为安全风险管控提供参考。8.严格奖惩。对未按期整改的责任单位、责任人要采取一定的惩处措施。隐患排查和安全检查有相似之处,但是针对性、目的性更强。星河建议有些时候可以和安全检查合并开展,将检查做的更深入。 |